□徐瓊 成都商報評論員
  核心
  提示
  各地亂象不止,說明基本服務政策設計還有漏洞。所謂基本服務,應該是涵蓋喪葬禮全程、必不可少的所有環節,這需要特別細緻人性化的推敲考量,比如壽衣、靈車,既然不可或缺,就必須提供最基本廉價的托底選擇,而且,必得隨時保證滿足需要,而不是價格清單上有、實際服務中無。
  又到清明祭祖時,殯葬業亂象再次進入公眾視野。據報道,一些醫院和殯儀館的太平間從寧靜之地變質為“扒活人一層皮,發死人身上財”的圈錢宰人之地。要看親人最後一眼,“先交2萬元押金”,給長輩選購壽衣“不買貴的,就是不孝”,夜間運送遺體,被迫高價享用奔馳牌“高檔靈車”……
  在國家努力規範殯葬業的今天,這類拿死人要挾活人的牟利方式或許個別,但仍然令人震驚,這樣的“挾屍要價”發生在以提供基本殯葬服務為職責的公立機構,尤其不該。
  平靜、體面地離開人世,是每個人走到人生盡頭的“剛需”。人有住有所居的需要,也有入土為安的需要———對於逝者,喪葬儀禮是人生最後一程,不說享盡哀榮,至少要走得從容;對於生者,是完成撫柩相送的責任,也是慎終追遠的時刻。從國民權利來講,殯葬業的公益屬性毋庸置疑,屬於基本公共服務的範疇;從社會心理出發,葬禮,一個禮字,道盡國人的生死觀,殯葬服務絕不可摻和過多商業利益,而應是平和又肅穆的過程。
  發死人財,在中國民間語境里令人不齒,是破壞社會人倫底線的行為。問題是只要敢為,偏偏這樣的錢最是好賺。殯葬服務有其特殊性,具有獨一無二的一次性和情感型消費特征,人死只有一次,生者面對高價不願深究,而親情的壓力、悲痛的情緒,也讓生者不由自主地為高額情感消費買單。正是拿準了中國人死者為大、入土為安的心理,一些機構和個人才得以赤裸裸地捆綁消費牟取暴利。面對綁架消費,中國民間的厚葬觀念、孝道傳統幾無招架之力。
  民間“死不起”怨聲已久,相關部門並非沒有回應。2012年《關於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》,將殯葬服務區分為基本服務和延伸服務。基本服務主要包括遺體接運(含抬屍、消毒)、存放(含冷藏)、火化、骨灰寄存等必需的服務,實行政府定價。國內很多地方都有全程服務千元以內的承諾。就在本月,廣州即提出基本殯葬四項服務免費的新政。
  各地亂象不止,說明基本服務政策設計還有漏洞。所謂基本服務,應該是涵蓋喪葬禮全程、必不可少的所有環節,這需要特別細緻人性化的推敲考量,比如壽衣、靈車,既然不可或缺,就必須提供最基本廉價的托底選擇,而且,必得隨時保證滿足需要,而不是價格清單上有、實際服務中無。就像媒體報道中的靈車服務,只有奔馳車一項,由不得你選擇。
  葬禮可以說是死者人生最後一次消費,且難以貨比三家,基本、廉價、公開的公共報務因此特別重要,不良機構何以能夠強推“不孝”“不吉利”“不公開”的霸王式服務,滋擾逝者,敲詐生者,暴露出相關殯葬機構熱衷壟斷、無心服務的缺陷。  (原標題:殯葬服務亂象緣於公益屬性缺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v28hvnr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